服務項目 |
銀漿回收,導電銀漿回收,電解銀回收 |
面向地區 |
導電銀漿中的助劑主要是指導電銀漿的分散劑、流平劑、金屬微粒的防氧劑、穩定劑等。助劑的加入會對導電性能產生不良的影響,只有在權衡利弊的情況下適宜地、選擇性地加入。
目前國內每月對低溫銀漿的月用量大概在40噸左右。其中大部分份額被美國,日本的品牌所霸占。國內做的比較好廠家有江蘇納為,上海寶銀等。隨著歐盟無鹵標準推行,越來越多的客戶需要對產品不含鹵素。這個技術壁壘導致了國外廠商基本控制了市場。目前江蘇納為的FP201成功打破了這一壟斷。
漿料其實有很多應用場景,現在批量出貨大的量是在光伏領域。從現在的趨勢來看,單晶有單晶的銀漿,多晶有多晶的銀漿,還分正銀背銀等,這些是高溫銀漿,燒結溫度在800度以上。現在大家比較在意未來可能有發展潛力的,就是N型的這種 HJT銀漿,就是低溫的銀漿,在200度左右進行固化。
從格局上來看,全球范圍內原來有四大家,杜邦、賀利氏,三星SDI還有臺灣的碩禾,然后國內應該現在有三四家做的還是比較好的。但是整體上來看,應該有十幾家企業都在做銀漿,做的比較大的是晶銀、帝科、聚和,還有新三板的上市公司匡宇科技。晶銀是蘇州固锝的控股子公司,近要發股收購成全資子公司;帝科股份已經IPO過會,下周三就會上市了。
銀粉國內就一家在做嗎?
A:現在國內的銀粉公司大概有5-6家,蘇州和成都的兩家比較好。這些銀粉做多晶完全沒有問題,做單晶其實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然后晶銀和帝科都是以多晶為主的,所以他們可以用。
正銀現在的國產化的比例大概是什么情況,國產化的主要難點在哪里?
A:正銀國產化比例其實很高了,可能超過一半。19年到20年會增長得非常快。帝科相對做多晶的多一點,單晶的少。多晶的基本上就是全部國產化了,下游大部分電池廠商也用的國產,目前下游廠商一些對交貨周期敏感、或是發電效率要求高的企業也都開始用國產的了。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下游的廠商每隔半個月、一兩個月就要求升級配方,對提升轉化效率有較高的要求,難度在于整個研發體系。
目前主柵可以選擇刷一次、也可以刷兩次,那么刷的次數對漿料的使用量會有影響么?
A:刷兩次肯定會使用更多的漿料。現在HJT國內的企業為質量和產品性能,會選擇多刷幾次漿料,導致成本會上浮,但是產品的銷售市場一般在日本等海外市場,其售價會相應上調,所以可以承受其相對較高的電池片價格。終的指標是電池片的轉化效率,如果轉化效率能夠做到24%,下游客戶會愿意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