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龍川縣回收廢鐵,河源回收廢鐵,澄海區回收廢鐵,高明回收廢鐵 |
面向地區 |
純凈的鐵是銀白色的金屬,富有延展性。不過,純鐵的機械強度不高,在工業上不很常用。通常所說的“鋼鐵”,這“鋼”與“鐵”是兩回事。在工業上,鐵是分生鐵、熟鐵兩種——生鐵含碳1.7-4.5%,熟鐵含碳0.1%以下,而鋼呢?含碳量在0.1-1.7%之間
因此,生鐵、鋼、熟鐵的不同,主要在于含碳量的不同。 隨著含碳量的高低不同,生鐵、鋼、熟鐵的性能大步相同,用途也不同:生鐵很脆,一般是澆鑄成型,所以又稱“鑄鐵”,
如鐵鍋、火爐等,在工業上用來制造機床的床身、蒸汽機和內燃機的汽缸等,它的成本比較低廉、耐磨,但沒有延性和展性,不能鍛打。
現在工業上大都用低碳鋼代替熟鐵,如制造鐵絲、鉚釘、白鐵皮(鍍鋅Zn)、馬口鐵(鍍錫Sn)等。碳素鋼廣泛的被用來制造各種機器零件,如齒輪、凸輪、螺帽、鐵軌、鋼筋等等;日常生活中用的刀、手表殼、鋼筆尖、針、剪刀等。另外,在鋼中加入各種不同的金屬或非金屬,可以制成許多性能不同的合金鋼。
人類早發現鐵是從天空落下的隕石,隕石含鐵的百分比很高(鐵隕石中含鐵90.85%),是鐵和鎳、鈷的混合物。考古學家曾經在古墳墓中,發現隕鐵制成的小斧;在埃及第五王朝至第六王朝的金字塔所藏的宗教經文中,記述了當時太陽神等重要神像的寶座是用鐵制成的。鐵在當時被認為是帶有神秘性的珍貴的金屬,埃及人干脆把鐵叫做“天石”。在古希臘文中,“星”和“鐵”是同一個詞。
由于隕石來源極其,從隕石中得來的鐵對生產沒有太大作用,隨著青銅熔煉技術的成熟,才逐漸為鐵的冶煉技術發展創造了條件。我國早人工冶煉的鐵是在春秋戰國之交的時期出現的,距今大約2500年。我國煉鋼技術發展也很早,1978年,湖南省博物館長沙鐵路車站建設工程文物發掘隊從一座古墓出土一口鋼劍,從古墓隨葬陶器的器型,紋飾以及墓葬的形制斷定是春秋晚期的墓葬。這口劍所用的鋼經分析是含碳量0.5%左右的中碳鋼,金相組織比較均勻,說明可能還進行過熱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