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廣東回收廢鐵,回收廢鐵回收,湛江回收廢鐵,東鳳回收廢鐵 |
面向地區 |
純凈的鐵是銀白色的金屬,富有延展性。不過,純鐵的機械強度不高,在工業上不很常用。通常所說的“鋼鐵”,這“鋼”與“鐵”是兩回事。在工業上,鐵是分生鐵、熟鐵兩種——生鐵含碳1.7-4.5%,熟鐵含碳0.1%以下,而鋼呢?含碳量在0.1-1.7%之間
如含鎳(Ni) 36%的鎳鋼幾乎不因冷熱而熱脹冷縮,用來制造精密儀表零件;含18%鎢(W)的鎢鋼,即使已熾熱,仍非常堅硬,用來制造高速切割的車刀;含少量釩(V)的釩鋼,可使鋼的彈性增加一倍,用來制造各種彈簧;含2.5%硅(S)i的硅鋼做成硅鋼片,用作變壓器的鐵心,不僅可減少變壓器發熱現象,而且大量節約了電能。
在工業上,人們是在高爐中把鐵礦同焦炭、石灰石等混合在一起,在高溫下煉制鐵 。焦炭是作為燃料與還原劑,石灰石則用來除去鐵礦中的雜質,如氧化硅、硫、磷等。從高爐中煉出來的是生鐵。生鐵還需放入轉爐或平爐、電爐中,除去部分碳,煉制成鋼。
1978年,在北京平谷縣劉河村發掘一座商代墓葬,出土許多青銅器,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古代鐵刃銅鉞,經鑒定鐵刃是由隕鐵鍛制的,這不僅表明人類早發現的鐵來自隕石,也說明我國勞動人民早在3300多年前就認識了鐵并熟悉了鐵的鍛造性能,識別了鐵和青銅在性質上的差別,并且把鐵鍛接到銅兵器上,加強銅的堅利性。
由于隕石來源極其,從隕石中得來的鐵對生產沒有太大作用,隨著青銅熔煉技術的成熟,才逐漸為鐵的冶煉技術發展創造了條件。我國早人工冶煉的鐵是在春秋戰國之交的時期出現的,距今大約2500年。我國煉鋼技術發展也很早,1978年,湖南省博物館長沙鐵路車站建設工程文物發掘隊從一座古墓出土一口鋼劍,從古墓隨葬陶器的器型,紋飾以及墓葬的形制斷定是春秋晚期的墓葬。這口劍所用的鋼經分析是含碳量0.5%左右的中碳鋼,金相組織比較均勻,說明可能還進行過熱處理。
隨著工業發展,在生產建設和生活中出現大量廢鋼和廢鐵,這些廢料在轉爐中不能使用,于是出現了平爐煉鋼,是由德國西門子兄弟以及法國馬丁兄弟同時創建的,時間是在19世紀60年代初
鐵元素也是構成人體的的元素之一。成人體內約有4—5克鐵,其中72%以血紅蛋白、35%以肌紅蛋白、0.2以其它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余為儲備鐵。儲備鐵約占25%,主要以鐵蛋白的形式儲存在肝、脾和骨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