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別名 |
井蓋 |
面向地區 |
性能特點
1、強度高:菱鎂檢查,具有很高的抗壓、抗彎、抗沖擊的強度,有韌性。長期使用后該產品不會出現井蓋被壓碎及損壞現象,能杜絕“城市黑洞”事故的發生。
2、外觀美:菱鎂檢查井蓋表面花紋設計精美,顏色亮麗可調,美化城市環境。
3、使用方便,重量輕:產品重量僅為鑄鐵的三分之一左右,便于運輸、安裝、搶修,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
4、防盜:菱鎂檢查井蓋無回收價值,自然防盜;根據客戶需要并設有鎖定結構,實現井內財物防盜。
5、耐候性強:菱鎂檢查井蓋通過科學的配方、的工藝、完善的技術設備使該產品能在-50℃~+300℃環境中正常使用。
6、耐酸堿、耐腐蝕、耐磨、耐車輛碾壓,使用壽命長。
而某些廠家說過80噸車輛的技術參數,如果除以5軸,那么它本廠出的井蓋荷載:80t/5=16t,這就說明,井蓋本身荷載才16噸。
根據GB/T23858-2009《檢查井蓋》第4項規定,井蓋按照承載能力劃分為六個等級:
組:(低選用A15級類型):綠化帶、人行道等禁止機動車輛駛入的區域。
第二組:(低選用B125類型):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小車停車場及地下停車場。
第三組:(低選用C250類型):住宅小區、背街小巷、僅有輕型機動車或者小車行駛的區域,道路兩邊路緣石0.5m內。
第四組:(低選用D400類型):城市主干路、公路、高等級公路、高速公路等區域。
第五組:(低選用E600類型):貨運站、碼頭、機場等區域。
第六組:(低選用F900類型):機場跑道等區域。
井蓋藝術:
井蓋,已成為日本的一張城市名片。它始于解決實際的細節問題,又因做工成為一門藝術,后不斷普及發展成一種特殊文化。幾乎在日本的每個城市,都能看到五顏六色的下水道井蓋,上面印有動物、風景、歷史故事或是城市特色,極富設計感。
“在井蓋上使用漂亮圖案”這一傳統始于19世紀80年代,由一個叫Yasutake Kameda的日本人。他是當時日本國家建筑事務所的一名建筑設計師。在那時,日本的城市下水道系統和現中國情況類似,成本昂貴,卻毫不顯眼,為了讓這項龐大的工程受到更廣泛的民眾關注和普及,Yasutake Kameda想到了“讓井蓋表面更加視覺化,更加吸引眼球”的主意。因此,他鼓勵各個城市、鄉鎮和農村自行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井蓋設計。漸漸地,個性井蓋在全日本流行起來。
1985年,日本建設省一位官員為了引起民眾對排污系
統的關注,發起了井蓋設計大賽,允許民眾設計城市中的井蓋。結果引發日本民間井蓋設計熱潮,不少有地方特設的設計甚至成為城市的名片。
根據井蓋協會的資料,這些井蓋由東京等大城市的工程師在19世紀50年代末設計,起初是為了防滑。接著,這些工程師把這樣的井蓋帶到了其他小城市和地區,所以至今在一些小城鎮里還能看到寫有“東京設計”或者“NAGOYA設計”的井蓋。在梅雨季節,摩托車、自行車在井蓋上滑倒的事故屢有發生。工程師通過增加了一些凹凸圖案設計改善井蓋表面紋路,不僅防滑而且美觀。
比如大坂的井蓋上就是櫻花怒放的情景,北海道則在井蓋上設計了
三只跳舞的墨魚娃娃,名偵探柯南作者居住在的大榮町更是把柯南放上了井蓋。2000年時逢日本和荷蘭往來400周年,長崎市以荷蘭人初次上岸時的情景為圖案,在當地設置了特色井蓋,上面還醒目地標有紀念文字。日本井蓋的圖案設計有一定講究。雖沒有明文規定,但一般來說不可采用真人圖像。無論多么引以為傲的偉人,被踩在腳下恐怕有些失敬的意思。同理,雖然名勝古跡常被使用,但國寶級的神社或寺廟卻很少出現。
但是多數井蓋屬于地方或私有的公有事業公司,日本也無權收集這些精美的藝術井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