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頭市場價值怎樣,怎么出手?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凱就任“臨時大”之職,后又成為正式大。當時,為了鞏固國內政局穩定,發展民族經濟,也為“制憲”和“稱帝”作準備,于是發布《國幣條例》,毅然決定在全國“統一幣制”。
鑄造跨度從1914年至1951年,總發行量超過 7.5 億枚。該系列幣分別重26.6克、13.3克、5.3克和2.6克;成色分別為90.4%、84.5%、80.4%和82.5%;該幣的外環主要是直齒邊,另外,還鑄有少量工字邊和花齒邊。
袁大頭在收藏市場享有盛譽,被稱為“銀元之寶”,許多人認為袁大頭因為歷史特殊性,具有的收藏價值,也有人認為袁大頭的價值不過爾爾,那么到底誰對誰錯呢?金投小編在這里想說袁大頭價格由品質,樣式,保存完好程度等等因素所決定,因此袁大頭真正的價值不能一概而論,那么到底怎么判斷袁大頭真正的價值呢?
“袁大頭”銀幣的正面圖案,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民國3年版民國三八九十年袁大頭壹圓的上方為“中華民國三年”
民國8、9、10年版的為“中華民國*年造”
背面圖案均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中圓”(伍角)、“貳角”、“壹角”字樣,后幾種上方分別有“每二枚當一圓”、“每伍枚當一圓”和“每十枚當一圓”的字樣;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袁大頭官版的成色為96%,該幣的外環主要是直齒邊,另外,還鑄有少量工字邊和花齒邊。在該系列幣中,民國3年、9年、10年等一元幣較為常見,民國八年的則較少些。
在民國三年的“袁大頭”中,袁世凱“簽字版”則地被收藏愛好者所鐘愛。一類是民國三年天津造幣廠試鑄的意大利制版人的英文簽字版;另一類是袁世凱的左側面像后頸部位的簽字版(大寫英文L·GIORGI)。以上兩類(5種)均為樣品幣,未曾正式流通使用,所以存世不多。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