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大家馬未都先生談國寶重器汝窯收藏
服務項目 |
汝窯出手,瓷器評估,瓷器拍賣,鑒定瓷器 |
面向地區(qū) |
|
馬未都,漢族,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山東榮成,中國民主會會員,收藏,觀復博物館的創(chuàng)辦人及現(xiàn)任館長。
馬未都曾任職于中國青年出版社,十余年里發(fā)表小說、報告文學等上百篇,并結集出版。馬未都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古代器物,至上世紀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規(guī)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并曾多次應中外各學術單位邀請,作關于收藏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講座交流。
五大名窯我們都清楚,是汝、官、哥、鈞、定。而汝窯,作為宋代五大名窯的魁首,自古以來流傳甚廣。
歷史上關于汝窯的記載很多,然而以訛傳訛的民間說法也很多。電視劇中偶爾也做一些表現(xiàn),比如我在一部電視劇里看到有個演員抱著個青花大瓶子說這是汝窯,就覺得這簡直是個笑話。
燒造時間短,數(shù)量也有限
汝窯非常,很不容易碰到。因為汝窯的燒造時間非常短,只有20來年。
南宋有一個人叫周輝,他在《清波雜志》中這樣說:“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他在南宋的時候都發(fā)出這樣的感嘆近尤難得,那我們到今天就更為難得了。
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在雍正七年(1729年)有過一次統(tǒng)計,讓太監(jiān)劉希文、王太平整理了汝窯,就是看看雍正時期宮里到底有多少汝窯。他統(tǒng)計了一次,這個檔案現(xiàn)在有,可以查到,有31件。那時候統(tǒng)計的汝窯我們要注意一點,有的東西是官汝不分的,或者鈞汝不分,因為它們有的顏色很接近。當時對這些并不是一個科學的判斷,而是憑人去判斷,所以會有一點誤差,但大致不會差很多。那時候,皇宮里才有31件,很少。
那么今天,我們有多少汝窯呢?臺北故宮是汝窯集中的地方,現(xiàn)在的統(tǒng)計是21件。當然,汝窯現(xiàn)在統(tǒng)計不是非常,因為有個別的汝窯在個人手里。但是有一個統(tǒng)計比較,就是說全世界有記錄可查的是67件,其絕大部分都在的博物館里,說起來這都是稀世之珍。
上供的御器,釉里加瑪瑙
汝窯非常珍貴,歷史上各類文獻記載推崇備至,都認為它是上供的一個御器,給皇上用的。
南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有一段記載,他說“紹興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張俊進奉:汝窯酒瓶一對、洗一、香爐一、香合一、盞四只、盂子一、出香一對、大奩一、小奩一。”一共多少件呢,16件。這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汝窯多的一次。
他說的是什么事呢?說的是宋高宗,就是南宋的個皇帝趙構。他在1151年的時候到清河郡王張俊家巡幸,可能出門走到他這兒就進了他們家,那他當然受寵若驚了,皇上都直接上我們家了,他就拿了一批汝窯進奉給皇帝。這在當時是非常貴重的禮品,所以記在周密的《武林舊事》中了。
那么大奩一、小奩一是什么呢?在有的書上稱之為奩。這個很巧,奩在全世界現(xiàn)在就有兩個,一大一小,一個在英國大維德基金會,它那件是大的,直徑有23.8厘米。另外一件是小的,直徑18厘米,小5.8厘米,在北京故宮里。所以有人認為這兩件就是大奩一、小奩一。直徑小5.8厘米,它的周長看著就小很多,那個奩我親手拿過,很輕。
史書上也有記載,南宋周輝的《清波雜志》中這樣說:“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這段記載非常重要,就是它的釉色是靠瑪瑙呈現(xiàn)的。中國古代對玉和瑪瑙都充滿了敬畏之情,一聽說瑪瑙、珍珠,這都是很貴重的東西,那么據(jù)說它在燒造汝窯的時候加了瑪瑙末,把瑪瑙粉碎以后加到釉里,然后燒制,所以它的釉色的光澤跟別人是不一樣的。
這里有一個巧合,就是汝州這個地方本身就產瑪瑙,所以這不是空穴來風。從來沒有記載過任何其他瓷器在釉中使用過瑪瑙,但從科學的角度上講,瑪瑙究竟能不能對釉產生好處,至今沒有一個結論。
公開賣,實為夾生胎
那么汝窯有沒有公開賣過呢?歷史上賣過。
上世紀80年代,美國賣過一只,這個汝窯是一個很小的盤子,直徑8厘米。當時燒完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個盤子變形了,有點擰著,北京話叫翹棱,所以這個盤子沒有通過,順手給扔在廢料堆里,就掩埋了。結果由于它小,一個巧勁兒沒有碎,后來出土以后,就被人認出來。
在上世紀80年代,這個歪歪扭扭的小盤子當時賣了154萬美金。當時像我們現(xiàn)在特別值錢的元
今年火的歌莫過于周杰倫的《青花瓷》,稱其火不僅是因為這首歌上了春晚,更因歌中之詞被《百家講壇》主講人馬未都指出的露怯之處。
歌詞中唱到的“天青色等煙雨”,據(jù)說只有汝窯才是天青色。
于是有關“青花瓷”究竟寫的是汝窯還是青花的爭論也逐漸蔓延開來
據(jù)傳,詞作者方文山作詞時本想選定宋朝時的“汝窯”為歌名。可由于汝窯造型簡單素雅,雖有一種樸素的內涵,卻總覺得不足以形容多變的愛情。此外,除了特性,汝窯的名字也不夠凄美。幾經轉折,終歌名才確定用《青花瓷》。
不管這個傳說是否屬實,其實對于大多數(shù)讀者來說,什么是青花,什么是汝窯還是很難分清的。本期《晨報講堂》為讀者請來馬未都老師做我們的特邀堂主,為您講述神秘的汝窯。
青花、清代的粉彩、永宣青花等這些非常名貴的瓷器,現(xiàn)在甚至賣到了上億的琺瑯彩,當時也就賣個二三十萬美金。
關于汝窯的特征古書上記載比較含糊,說有蟹爪紋,蟹就是咱們吃的大閘蟹。這個蟹爪紋說得非常抽象,各種書上記載說得也不是很清楚,大致就是說大閘蟹的蟹爪尖上都是小毛刺。再有就是魚鱗狀的開片,汝窯的開片跟所有的開片都不一樣,是斜著的,正因為裂紋不是直著的,所以有折光率,看著很漂亮。
汝窯胎是灰色的,淺淺的灰色,像燒了香落下來的香灰,它的胎呢,很薄,一般情況下胎和壁都是一邊厚。一般瓷器都是壁厚,邊上薄,它呢,一般情況下是裹足燒,所謂裹足燒是非常的,就是足部一般都沒有釉,它是足部有釉,裹過來,然后支很小的釘,芝麻釘,把這個東西支在空中燒,工藝非常講究。
其實從科學的角度講汝窯是個夾生胎,沒燒熟,夾生饅頭。為什么夾生呢?就是不能把它燒熟了,如果燒熟了,那個釉色就達不到那么漂亮了。為了釉色的漂亮就不能使胎燒熟,溫度不能達到1300度,1200多度就行了。所以,在藝術追求上,有時候并不按照科學規(guī)律創(chuàng)作。
無紋更珍貴,款識有學問
汝窯的釉色是天青色,跟當時的其他窯口比起來它的顏色是天青色。
明代的曹昭在《格古要論》里這樣說:“汝窯器,出北地,宋時燒者。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土脈滋媚,薄甚亦難得。”這是他對汝窯一個的描寫,說它的顏色是淡青色,有蟹爪紋的真,沒有的就更好了。我們現(xiàn)存的汝窯器大部分都有蟹爪紋,但是有少部分的不開片,就是所謂的無紋者。
汝窯在一般的情況下是素器,不帶紋飾,釉厚,不能刻畫。那么歷史上是否有“無紋”的汝窯呢?英國的大維德基金會里有一個汝窯洗,橢圓的,中間刻著兩個對頭的魚。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