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心理咨詢:臨終關(guān)懷老人為什么焦慮死亡?
服務(wù)項目 |
婚姻咨詢,兒童心理,強迫癥,抑郁癥 |
面向地區(qū) |
|
老人為什么怕“死”?——終點焦慮
生老病死,是我們每個人注定需要面對的,但即使年輕如我們也不愿意去面對生老病死,因為它們讓我們感到痛苦、恐懼、悲傷和無奈。而歲月有時是無情的,年老時誰也避不開它們,都需要真真切切的去體驗它們。廣州心理咨詢?yōu)槟庾x:老人們?yōu)槭裁磁隆八馈??
吳老爺子,現(xiàn)在每天只要沒有排便,整天就無精打采,悶悶不樂,天天要吃通便靈。家人勸說多次,他都不聽,一天到晚都在說大便的事情,讓家人不勝其煩,也擔(dān)憂不已,害怕他出問題。
王佳的奶奶,今年72歲了,奶奶總是一臉愁容,經(jīng)常拉著她說:“我這高血壓是沒辦法了,我也快死了,可還沒等到你結(jié)婚呢。”而且,奶奶表現(xiàn)很奇怪,自從60歲生日后,每天晚上睡覺都把鞋子襪子準備好,經(jīng)常擔(dān)心自己晚上睡著了,第二天就永遠醒不過來了。家人經(jīng)常勸她放寬心,但奶奶一直聽不進去,每天說“死”的事情,家人每天活得提心吊膽的。
其實,老人們這種心態(tài)被稱為“終點焦慮”,即隨著老人面對越來越近的人生“終點”,會產(chǎn)生恐懼不安、焦慮煩惱等負面情緒,使自己和身邊人陷入“陰霾”中。
有的老人身體稍有不適,就懷疑自己得了大病,整日提心吊膽;有的老人反感別人說“老”、“死”、“病”的事情,堅決不肯承認自己老了或身體不適;有的老人常因身邊有人離世而感慨人生無常,整日悶悶不樂;有的老人早早開始準備自己的身后事,甚至寫好了“悼詞”。
老人之所以會“怕死”,主要是出于對死亡的未知。
一是對死后現(xiàn)實世界的未知。許多老人擔(dān)憂自己的身后事不知如何操持,自己還會不會被人記得,家里比較弱的孩子以后怎么生活等。他們不確定這些生前惦念之事能否得以解決。
二是對靈魂世界的未知。離開親人和現(xiàn)實世界,他們不知道死后會到何處,進而產(chǎn)生孤、無助感。從進化心理學(xué)角度看,人類對未知事物始終保持恐懼,這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手段,但過度恐懼卻會造成心理危機。
此外,死亡意味著和伴侶、子女訣別,老人對此戀戀不舍,自然會害怕死亡將他們分隔。也就是說,死亡帶來的孤寂感,也是讓人害怕死亡的原因。
緩解“終點焦慮”關(guān)鍵在于:
一、幫助老人們積極看待自己的一生,多些成就感、價值感,減少悔恨、遺憾、自責(zé),坦然享受晚年生活。
萬物都有興衰的歷程,人生亦不例外。因衰老而死亡是“善終”,也是人生完整的后一環(huán)。死亡雖然會把我們和至親分開,會讓他們悲傷,但我們自己越能做到安詳和坦然面對死亡,就越能減少他們的擔(dān)心和痛苦。
二、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鼓勵他們樂觀面對生活。
如果老人主動提及自己命不久矣,擔(dān)心老伴兒、孩子以后的生活,說起自己葬禮、墓地等事宜,家人應(yīng)給予回應(yīng),并達成一致意見,而不是避而不談。
三、多理解、陪伴,減少他們的孤感和無助感,包容他們的做不到和犯下的低級錯誤。
是對于兒女來說,之前我們是弱小的孩子,他們是強大的父母,現(xiàn)在我們長大了,成為強大的人,而他們老了,變成了“弱小的孩子”。因此,在與老年父母相處中,我們需要父母對孩子那般的耐心和付出,理解和陪伴,不要讓他們感到孤,不讓他們感到被拋棄,包容他們的做不到和犯下的低級錯誤。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