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頭的真假辨別
服務項目 |
22232,4444,144442322 |
面向地區 |
|
銀元在中國俗稱圓銀、銀元、銀錢、銀餅、銀洋、洋銀、大洋錢、大洋、洋錢、洋鈿、光洋。
明清銀圓歷史
明代與西洋貿易,從西方流入之白銀多為鑄造成硬幣之銀圓,閩浙、兩廣沿海一帶為甚,明神宗萬歷年間(1573年-1620年)銀圓,開始大量由歐洲流入中國。
16世紀,銀圓多為西班牙在墨西哥鑄造之西班牙銀圓,在中國被稱為“本洋”,又稱“佛洋”、“佛頭銀”。1850年后輸入的銀圓則有墨西哥立后鑄造,以鷹為標記的“鷹洋”,二者的重量成色一樣。
銀圓攜帶便利,每枚成色、重量穩定,不似銀兩需要镕鑄裁割,較為方便。中國商人多喜之,尤其晉商、徽商等全國性的商業人士,更加愛用。西洋銀幣如此受歡迎,間接影響清朝公家控制經濟的能力。洋人亦紛紛鑄造成色接近的銀圓到中國購物,這些外國銀幣均統稱為“貿易銀”。但外國貿易銀圓的含銀量只有九成,中國人卻要以近乎十成的銀兩換取,也蒙受另一種經濟損失。一般情形下,一個銀圓約重0.72兩,九成銀,故僅含有銀0.648兩。但民間大致上以0.7兩白銀,兌換一個銀圓。(有時以0.69兩兌換,稱六九銀;亦有時以0.72兩兌換,稱七二銀。)
光緒十四、五年間(1888年-1889年)廣東省開始以接近的重量、成色鑄造銀圓(毫銀)。1889年,廣東地方當局正式設立銀元局,仿照墨洋的重量、成色和式樣,用機器大量鑄造,開啟中國本土自制銀圓的先例。其后各地均開始自鑄銀圓,抵抗外國貿易銀。銀圓因為上有蟠龍像,因此被稱為“龍洋”,各行省紛紛仿制。
宣統二年(1910年),清朝廷頒布《幣制則例》,規定銀為本位幣,以西制“標準重量為27.47克;成色90.2%,含銀24.76克”每枚重庫平七錢二分,含純銀九成,合六錢四分八厘。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的銀幣不同于同時期世界其他國家的銀幣:幾乎所有的清代銀幣都是一面文字、而另外一面印制龍紋。因此,市面上常常見到的印有光緒皇帝、慈禧太后、宣統皇帝、攝政王載灃甚至是左宗棠、李鴻章肖像的所謂“清代紀念銀幣”大多是臆造品,許多不知情的錢幣初學者常常上當受騙。
其中“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廣、影響大的銀元品種
袁大頭鑒別方法:
具體鑒定方法
(一)驗重量:一元銀元和原來七錢二分龍洋,重量標準一般為26.6克,流通磨損也應不少于25.5克,反之就要打問號;
(二)聽聲音:真幣輕輕碰擊,就會發出純真、婉轉動聽的聲音,反之其聲音或尖高,或尖銳短促,或純音或低啞。
(三)辯成色:民間有“銀子發白眼睛發黑”之說,就是說真幣越擦越白,晶瑩锃亮,表里一致,反之一擦就發黑,或灰白,或鍍銀所作,有一種浮躁感。
(四)看紋飾:真幣是鋼模具由機器沖壓而成,字圖案清新,流暢自然,龍鱗細致入微,人像眉毛胡子、雙眼皮十分清晰,反之圖案模糊不清,拖泥帶水而不平整。
(五)察邊窗:真幣經過流通,邊齒雖有些磨損,但齒距整體劃一;自然流暢圓潤,反之邊齒生硬,不太整齊,長短不一,有淺深之感。
(六)識包漿:銀元在流通或貯藏過程中表面會留下一種特質,叫包漿,又名黑漆古,它即有自然美,又有歷史陳跡的美觀、反之仿幣往往用煙烤或黑鞋油,黑泥等涂抹,看起來不自然,還有異味,很容易擦掉。
(七)摸幣面:真幣緊密平整,無毛孔,有柔和感反之多砂眼,毛孔版面顯得粗糙,在放大鏡下幣面有凸起的細粒狀。總之,我國銀元收藏投資,增值空間較 大,它既有收藏價值,又有歷史研究價值,但在收藏銀元的過程中,千萬要提高警惕,因為當前造假者比比皆是,防不勝防,所以希望一些初涉銀元收藏領域的朋 友,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增強辨別能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樣我們就不會上當受騙。同時也就會收藏到真品。
還可以直接找鑒定,比如與龍騰傳媒合作的鑒定曾漢光老師、馬秀銀老師、蔣文光老師等。
手中有藏品不知價值,也無法出手,藏友們可以找第三方服務公司去合作,比如較高的廣州龍騰傳媒。
他具有幾大優勢:
一、與廣東廣播電視臺聯合打造的《龍騰評寶》。
節目可在廣東廣播電視臺汽車會展頻道、TVS3廣東綜藝、現代教育等頻道面現世界,一對一進行鑒寶,鑒別藏品的真假、講述藏品的歷史文化、傳授同類藏品的收藏秘訣,分析稀有程度、存世量及市場價值,使觀眾了解收藏知識,開拓眼界并提高收藏技能。
二、攜手中國商務領域的綜合型日報——《國際商報》。
《國際商報》在我國商務領域具有行業占性和性,是海外發行區域大的中國財經報紙之一。由此,《國際商報》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厚愛,社會影響。以其優勝的商業領域地位發布古玩藝術推廣新聞,比直接廣告更讓人接受相信,更具有說服力。
三、與廣東電視臺出版的《娛樂品味》合作。
龍騰傳媒正式進駐周刊中品味版塊的收藏品鑒專題欄目,可每月直接面對著超過百萬的商務人士、收藏大家、文化名人等中讀者,向全國各地古玩愛好者宣傳推廣藏品。
媒體稱“近年來,小銀幣漲得確實快。”據介紹行內介紹,本世紀初,袁大頭“中圓”與袁大頭差不多一個價,但如今,普通袁大頭“貳角”市價2018年8月份曾拍賣過120萬的,比普通袁大頭的市出120%,算下來,10年時間漲了30倍。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