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元通寶背契丹小字“軍”大型錢幣賞析2019年04月15日13:18新浪收藏
服務項目 |
古董古玩,藝術品 |
面向地區 |
|
財務設備 |
有 |
契國長老
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元神冊,始鑄神冊年號錢,并將建元鑄錢成為定制,貫穿于整個遼代。現今,遼代22個年號錢悉數面世,即為明證。為了適應市場流通的需要,遼代每逢改元鑄錢時,不但要鑄造小平錢,而且還要鑄造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大錢。所鑄錢幣寶文,承襲唐朝錢制,或稱元寶,或稱通寶,并在此基礎上又有創新,錢幣寶文采用元寶和通寶并鑄,其中以小平錢居多。在遼代22個年號中,現今已發現其中有神冊、會同、大同、天祿、應歷、保寧、乾亨、太平、重熙、清寧、咸雍、大康、大安、壽昌、天慶等15個年號,所鑄之小平錢均是元寶和通寶并鑄。關于此類年號大錢的功能和用途,目前泉界說法不一。其中一種說法認為大康通寶背契丹小字“軍”大型銅錢,是遼代特鑄的錢庫用的鎮庫錢。筆者認為此種說法缺乏依據,經不起推敲,難以令人信服。近十幾年來,出土的遼錢實物已經證明,遼代從、建元鑄錢始,就曾鑄造其上明確標有“鎮庫”二字的鎮庫大錢,如神冊元年背鎮庫星月特大型銅錢(直徑140mm 重660克)及大遼鎮庫背九條龍特大型銅錢(直徑130mm 重775克)等,此乃才是遼代名符其實的鎮庫大錢。據查,遼代所鑄造的鎮庫大錢,較比南唐所鑄造的大唐鎮庫還要早50多年,由此可以說,鑄造鎮庫大錢應是遼代在中國古代鑄錢史上的一大創舉。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