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油劑T/CNFIA206-2024(氯丙醇)檢測及第三方檢測機構
服務項目 |
T/CNFIA 206-2024,造紙化學品中氯丙醇,氯丙醇含量測試,氯丙醇測試 |
面向地區 |
|
相關資訊:
在消費量方面,在吸收性衛生用品(包括女性衛生用品、紙尿褲/片和成人失禁用品)消費量中,由于使用周期、用戶量等因素,女性衛生用品市場消費量。紙尿褲/片占比整體也呈現出緩慢增長趨勢,成人失禁用品占比繼續提升。
數據顯示,濕巾和通用型濕巾仍是占比的類別,其他類別的濕巾占比較小。廚房清潔濕巾和廁用濕巾 (濕廁紙)占比基本與上年持平,并未出現明顯增長。干巾作為面巾紙和濕巾的跨界產品,干濕兩用、攜帶方便,且滿足了消費者盡量少接觸化學品的需求,成為濕巾的有益補充。
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日前發布新修訂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要求》,對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的衛生提出更高要求,更好規范產品發展,守護消費者健康。
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直接與接觸,衛生狀況直接影響群眾身體健康。近年來,新產品、新材料不斷涌現,對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的衛生要求進一步提高。為此,國家疾控局組織了上述標準修訂工作。新修訂的標準調整了適用范圍,在“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定義中增加了“衛生濕巾”“劑”“劑”等類別。
同時,標準細化了原材料衛生要求,增加了原材料禁用物質和生產用水要求。優化了生產過程衛生要求,將生產環境衛生指標、消毒效果生物監測評價與產品衛生指標中“初始污染菌”合并調整為生產過程衛生要求。強化了產品衛生要求,根據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不同產品的健康風險,按風險等級增加了pH值、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殘留量理化指標,并調整了微生物污染指標和毒理學安全性要求。
此外,標準更新和補充了相關檢測方法,調整了真菌檢測方法,優化了殘留量檢測方法,增加了新理化指標檢測方法、部分抗(抑)菌試驗方法等。
附 錄 E
產品殺菌性能、性能與穩定性檢測方法
E.4 衛生濕巾殺菌性能試驗
E.4.1 適用范圍
適用于添加有殺菌成分的衛生濕巾或可溶性物質的載體類產品的性能效果鑒定。
E.4.2 中和劑鑒定試驗
E.4.2.1 試驗菌種:根據產品殺滅微生物類別,選擇對其敏感度較高的細菌,如宣稱對酵母菌有殺滅作用,需增加白色念珠菌;當用其他特定微生物進行殺菌試驗時,應以該特定微生物進行中和劑鑒定試驗。
E.4.2.2 中和劑試驗分組:
第 1 組:5.0 mL 中和劑+染菌對照片→ 培養;
第 2 組:(樣片+5.0 mL 中和劑)+染菌對照片→ 培養;
第 3 組:5.0 mL PBS+染菌對照片→ 培養;
第 4 組:同批次 PBS 0.5 mL+中和劑 0.5 mL+培養基→ 培養。
E.4.2.3 中和劑試驗評價規定如下:
a)第1組、第2組和第3組有相似量試驗菌生長,并在1.0×10 4 CFU/片~9.0×10 4 CFU/片之間,其組間菌落數誤差率應不超過15%;
b)第4組無菌生長;
c)連續3次試驗均符合以上要求判定為合格。
E.4.3 試驗步驟
對照樣片應與試驗樣片同等材質、同等大小但不含殺菌成分,且經處理;將 100 μL 試驗菌懸液滴于對照樣片上,回收菌數應為 1.0×10 4 CFU/片~9.0×10 4 CFU/片。
取試驗樣片(大小 20 mm×30 mm,厚度應確保菌懸液被完全吸收不滲漏,如被測試樣品厚度無法滿足要求,可增加片數)和對照樣片各 1 片分別置于無菌平皿內,用新鮮制備的菌懸液分別在每個試驗樣片與對照樣片上滴加 100 μL,均勻涂布,開始計時,作用至說明書規定時間,用無菌鑷子分別將試驗樣片和對照樣片放入 5.0 mL 相應中和劑的試管內,充分混勻,中和作用 10 min 后進行 10 倍系列稀釋,選擇適宜稀釋度,吸取 1.0 mL 接種平皿,每管接種 2 個平皿,將冷至 40 ℃~45 ℃ 熔化的營養瓊脂培養基(細菌)或沙堡弱瓊脂培養基(酵母菌),傾注于已加入樣液的平皿中,每平皿 15 mL~20 mL,轉動平皿,使其充分混勻,瓊脂凝固后翻轉平皿,36 ℃±1 ℃ 培養 48 h(細菌)或 72 h(酵母菌),進行活菌菌落計數。
重復試驗 3 次,計算殺菌率。
以下內容轉自“食品接觸材料科學”公眾號,原標題《造紙化學品中氯.丙.醇的測試方法團標發布》,此公眾由我們總部FCM實驗室運營。
近日,由IQTC提出并推動立項的團體標準 T/CNFIA 206-2024 《造紙化學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已經由食品工業協會正式發布。標準已于2024年7月14日起正式實施。標準文本歡迎索閱。
立項背景
GB 4806.8-202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制品》對食品接觸用紙制品中氯.丙.醇的水提取量設定了嚴格的要求,現有研究顯示造紙化學品可能是其主要來源之一,因此控制其含量成為生產企業亟需解決的重要任務。
由IQTC牽頭起草的GB 4806.8-202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制品》中對食品接觸用紙制品中氯.丙.醇的水提取量給出了嚴格的要求,而已有的研究表明,造紙化學品可能是紙制品中氯.丙.醇的重要來源之一,因此管控造紙化學品中氯.丙.醇的含量成為食品接觸用紙的生產企業需要解決的一項重要任務。
造紙階段用到的大量化學品中,可能會有部分化學品中含有來自于氯.丙.醇的氯.丙.醇殘留,隨著生產鏈的傳遞和食品接觸用紙制品向所接觸的食品發生遷移,氯.丙.醇可能終會隨食品進入,影響消費者健康安全。
但我國對于造紙化學品中的氯.丙.醇尚缺乏相關檢測方法標準,這給造紙企業及上游化學品生產企業管控造紙化學品中的氯.丙.醇帶來困難。為彌補標準領域的這一不足,IQTC于2023年6月向食品工業協會提出了團體標準立項申請,并于2023年7月獲得正式立項,總共有12家單位共同參與了為期一年的起草。
參編單位包括:濟寧南天農科化工有限公司、四川洋淼環??萍加邢薰?、浙江傳化華洋化工有限公司、杭州杭化哈利瑪化工有限公司、廣東良仕工業材料有限公司、珠海紅塔仁恒包裝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奧賽新材料有限公司、愛森(中.國)絮凝劑有限公司、索理思(上海)化工有限公司、廣州海關技術中心、保世高(廣州)貿易有限公司、食品工業協會食品接觸材料。
標準主要內容
標準適用于檢測造紙化學品中游離態氯.丙.醇的含量,涵蓋濕強劑、粘缸劑、防油劑等多種化學品。通過直接稀釋-氣相色譜-質譜法和衍生化反應-氣相色譜-質譜法兩種方法,分別適用于不同含量級別的化學品,為造紙企業和上游化學品生產企業提供了科學的檢測和管控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造紙化學品中游離態氯.丙.醇含量的檢測,包括但不限于濕強劑、粘缸劑、防油劑、消泡劑、涂布抗水劑、表面施膠劑、模塑防水劑、改性淀粉、改性松香、改性纖維素、改性樹脂等。
標準采用兩種方法對氯.丙.醇進行檢測:
【方法一】直接稀釋-氣相色譜-質譜法
無需使用昂貴的同位素試劑進行衍生化反應,測試成本低廉、操作簡便,適用于氯.丙.醇含量在ppm數量級的造紙化學品。
▲參考色譜圖【方法一】
【方法二】衍生化反應-氣相色譜-質譜法
通過衍生化反應提高檢測靈敏度,檢出限可低至0.01 mg/kg。
▲參考色譜圖【方法二】
意義和影響
本標準的制定為造紙化學品生產企業做好產品中氯.丙.醇的管控、以及造紙企業做好原材料中氯.丙.醇的管控提供了科學的檢測方法。這也將為下游紙制品企業生產的食品接觸用紙和紙制品做好氯.丙.醇的合規提供重要的解決思路。
IQTC期待與各方開展更多高水平合作,為行業和相關部門提供更多高水平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
以上內容轉自“食品接觸材料科學”公眾號,原標題《造紙化學品中氯.丙.醇的測試方法團標發布》,此公眾由我們總部FCM實驗室運營。
我們總部FCM實驗室可以做團體標準 T/CNFIA 206-2024氯.丙.醇含量的測試,有需求的企業,可以與我們聯系。
聯系人:鄒工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