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河源咨詢有機(食品)產品認證,楊浦受理有機(食品)產品認證,廣州申請有機(食品)產品認證,靜安價格有機(食品)產品認證 |
面向地區 |
原產地 |
山東 |
|
儲藏方法 |
常溫 |
認證的條件編輯
iso9001認證企業要取得質量體系認證,主要應作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質量體系,二是作好與體系認證直接有關的各項工作。關于建立質量體系,仍應從質量職能分配入手,編寫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貫徹手冊和程序文件,做到質量記錄。與體系認證直接有關的各項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iso9001要求全面策劃,編制體系認證工作計劃;
2.iso9001要求掌握信息,選擇認證機構;
3.iso9001要求與選定認證機構洽談,簽訂認證合同或協議;
4.iso9001要求送審質量手冊;
5.iso9001要求作好現場檢查迎檢的準備工作;
6.iso9001要求接受現場檢查,及時反饋信息;
7.iso9001要求對不符合項組織整改;
8.iso9001要求通過體系認證取得認證機構;
9.iso9001要求防止松勁思想不能倒退,繼續健全質量體系;
10.iso9001要求進行整改,迎接跟蹤檢查。
企業取得體系認證的三項關鍵是重視、正確的策劃以及部門和全體員工積極的參與。
前言編輯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是由各國標準化團體(ISO成員團體)組成的世界性的聯合會。制定國際標準工作通常由ISO的技術會完成。各成員團體若對某技術會確定的項目感興趣,均有權參加該會的工作。與ISO保持聯系的各國際組織(的或非的)也可參加有關工作。ISO與國際電工會(IEC)在電工技術標準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的關系。
國際標準是根據ISO/IEC導則第3部分的規則起草。
由技術會通過的國際標準草案提交各成員團體投票表決,需取得了至少75%參加表決的成員團體的同意,國際標準草案才能作為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本標準中的某些內容有可能涉及一些權問題,對此應引起注意,ISO不負責識別任何這樣的權問題。
國際標準ISO9001由ISO/TC176/SC2質量管理和質量技術會質量體系分會制定。
ISO9001第三版取代第二版ISO9001:1994以及ISO9002:1994和ISO9003:1994,
包括對這些文件的技術性修訂。原已使用ISO9002:1994和ISO9003:1994的組織只需按1.2的規定刪減某些要求,仍可以使用本標準。
本標準的名稱發生了變化,不再有“質量”一詞。這反映了本標準規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除了產品質量以外,還旨在增進顧客滿意。
本標準的附錄A和附錄B僅是提示的附錄。
g)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
有效的決策是建立在數據和信息分析的基礎上。
h)與供方的互利關系
組織與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關系可增強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
這八項質量管理原則形成了GB/T19000族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基礎。
質 量 管 理 體 系 —— 要 求
國 際 標 準 化 組 織 國 際 標 準
ISO9001:2008(DIS稿)
質 量 管 理 體 系 —— 要 求
代替ISO9001-2000
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9000:2005 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
3 術語和定義
本標準采用ISO9000:2005給出的術語和定義。
本標準描述的供應鏈:
供方 組織 顧客
本標準所出現的術語“產品”也可指“服務”。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 2008—12—30發布 2009—03—01實施
4 質量管理體系
4.1總要求
a) 確定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及其在組織中的應用(見1.2);
b) 確定這些過程的順序和相互作用;
c) 確定為確保這些過程有效運作和控制所需的準則和方法;
d) 確保可以獲得必要的資源和信息,以支持這些過程的運作和監視;
e) 監視、測量和分析這些過程;
f) 實施必要的措施,以實現對這些過程所策劃的結果和對這些過程的持續改進;
組織應按本標準的要求管理這些過程。
注1:上述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應該包括與管理活動、資源提供、產品實現和測量有關的過程;
注2:4.2采購條款的要求也可適用于外程。
針對組織所外包的任何影響產品符合性的過程,組織應確保對其實施控制
文件要求
總則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應包括:
a)形成文件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b)質量手冊;
c)本標準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記錄;
d)組織為確保其過程有效策劃、運作和控制所確定的必要文件和記錄;
e)本標準所要求的質量記錄(見4.2.4)
注1:本標準出現“形成文件的程序”之處,即要求建立該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實施和保持。
注2:一個單一文件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程序的要求,一個文件化程序的要求可被多于一個文件覆蓋。
注3:不同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多少與詳略程度取決于:
a) 組織的規模和活動的類型;
b) 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復雜程度;
高管理者應確保質量方針:
a)與組織的宗旨相適應;
b)包括對滿足要求和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承諾;
c)提供制定和評審質量目標的框架;
d)在組織內得到溝通和理解;
e)在持續適宜性方面得到評審。
5.4策劃
5.4.1質量目標
高管理者應確保在組織的相關職能和層次上建立質量目標,質量目標包括滿足產品要求所需的內容[見7.1a)]。質量目標應是可測量的,并與質量方針保持一致。
5.4.2質量管理體系策劃
高管理者應確保:
組織應確定并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資源;
a)實施、保持質量管理體系并持續改進其有效性;
b)通過滿足顧客要求,增強顧客滿意。
6.2人力資源
6.2.1總則
基于適當的教育、培訓、技能和經歷,從事影響產品要求符合性的人員應是能夠勝任的。
6.2.2 能力、意識和培訓
組織應:
a)確定從事影響影響產品要求符合性的人員所必要的能力;
b) 適當時,提供培訓或采取其他措施,達成的能力;
c)確保達成的能力;
總則
高管理者應按計劃的時間間隔評審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以確保其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評審應包括評價質量管理體系改進的機會和變更的需要。
應保持管理評審的記錄(見4.2.4)。
————— 認證資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