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泡劑氯丙醇含量測試及檢測方法判定
服務項目 |
T/CNFIA 206-2024,造紙化學品中氯丙醇,氯丙醇含量測試,氯丙醇測試 |
面向地區 |
|
相關資訊:
附 錄 F
產品毒理學試驗方法
F.1 試驗方法
皮膚刺激試驗、眼刺激試驗、陰道黏膜刺激試驗和皮膚反應試驗方法按 GB/T 38496 和WS/T 10009 中相應的試驗方法進行。
固體產品的樣品制備方法按照 F.2 進行。
注1:用于皮膚刺激試驗中的空白對照為生理鹽水和斑貼紙。
注2:在皮膚反應中,誘導處理和激發處理所用的劑量保持一致。
F.2 樣品制備
F.2.1 皮膚刺激試驗和皮膚反應試驗
以橫斷方式剪一塊斑貼大小(2.5 cm×2.5 cm)的產品。干性產品,如尿布、婦女經期衛生用品,用生理鹽水潤濕后貼到皮膚上,再用斑貼紙覆蓋。濕性產品可以按要求裁剪合適的面積,直接貼到皮膚上,再用斑貼紙覆蓋。
F.2.2 眼刺激試驗
F.2.2.1 干性產品
以橫斷方式剪取足夠重量的產品,先測定產品的“吸收容量”,即每克產品所吸收的浸提液總量;
以同樣方式剪取同樣重量的產品,除產品的“吸收容量”外,再按 1.0 g/10.0 mL 的比例加入生理鹽水進行浸提,密封于萃取容器中攪拌后置于 37 ℃±1 ℃ 下 24 h。冷卻到室溫,攪拌后析取樣液備檢。
F.2.2.2 濕性產品
在進行眼刺激試驗的當天,擠出產品里的擠出液作為試樣。
F.2.3 陰道黏膜刺激試驗
F.2.3.1 干性產品
以橫斷方式剪取足夠重量的產品,先測定產品的“吸收容量”,即每克產品所吸收的浸提液總量;
以同樣方式剪取同樣重量的產品,除產品的“吸收容量”外,再按 1.0 g/10.0 mL 的比例加入生理鹽水進行浸提,密封于萃取容器中攪拌后置于 37 ℃±1 ℃ 下 24 h。冷卻到室溫,攪拌后析取樣液備檢。
F.2.3.2 濕性產品
在進行陰道黏膜刺激試驗的當天,擠出產品里的擠出液作為試樣。
F.3 判定標準
以 GB/T 38496 和 WS/T 10009 的相應部分作為試驗結果判定原則。
一次性物品是指只能使用一次或有限使用次數的物品,通常都是為了方便使用、衛生以及降低成本等目的而設計生產。
以下是常見的一次性物品:
1. 一次性餐具:如紙碗、紙盤、塑料勺子、叉子和刀等。
2. 一次性飲料容器:如紙杯、塑料杯、水瓶和咖啡杯等。
3. 一次性衛生用品:如紙巾、衛生巾、紙尿褲和濕巾等。
4. 一次性用品:如手套、口罩、消毒布和注射器等。
5. 一次性文具用品:如筆、圓珠筆、鉛筆、橡皮擦和削筆機等。
6. 其他一次性物品:如保鮮袋、清潔布、拖把、紙箱、收納盒和垃圾袋等。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一次性物品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如塑料餐具和杯子等難以分解的產品,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環保意識和使用可重復利用產品的行為方式是我們應該提倡的。
一次性用品的危害:
1、環境污染:一次性消費品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一次性用品使用后被隨意、隨地拋棄的現象嚴重,對環境的潛在危害不容忽視。一次性用品多為塑料制品,由于難以降解而給環境帶來沉重的負擔。
2、資源浪費:一次性消費導致了對自然資源的瘋狂掠奪。每年因生產一次性木筷,我國一年將失去500萬立方米木材。而我國每年生產一次性筷子1000萬箱,需要砍伐2500萬棵樹木,其中600萬箱出口到國外。在一次性帶來的方便、快捷的背后是觸目驚心的資源消耗。
3、衛生問題:一次性用品作為一種快速消費品,其低廉的價格往往與劣質同行,混亂的市場現狀難以產品質量。由于進入門坎低、監管不嚴、缺乏嚴格的衛生標準和有效的市場監管體系等原因,一次性用品制造企業良莠不齊,劣質廉價的一次性用品充斥市場。
以下內容轉自“食品接觸材料科學”公眾號,原標題《造紙化學品中氯.丙.醇的測試方法團標發布》,此公眾由我們總部FCM實驗室運營。
近日,由IQTC提出并推動立項的團體標準 T/CNFIA 206-2024 《造紙化學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已經由食品工業協會正式發布。標準已于2024年7月14日起正式實施。標準文本歡迎索閱。
立項背景
GB 4806.8-202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制品》對食品接觸用紙制品中氯.丙.醇的水提取量設定了嚴格的要求,現有研究顯示造紙化學品可能是其主要來源之一,因此控制其含量成為生產企業亟需解決的重要任務。
由IQTC牽頭起草的GB 4806.8-202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制品》中對食品接觸用紙制品中氯.丙.醇的水提取量給出了嚴格的要求,而已有的研究表明,造紙化學品可能是紙制品中氯.丙.醇的重要來源之一,因此管控造紙化學品中氯.丙.醇的含量成為食品接觸用紙的生產企業需要解決的一項重要任務。
造紙階段用到的大量化學品中,可能會有部分化學品中含有來自于氯.丙.醇的氯.丙.醇殘留,隨著生產鏈的傳遞和食品接觸用紙制品向所接觸的食品發生遷移,氯.丙.醇可能終會隨食品進入,影響消費者健康安全。
但我國對于造紙化學品中的氯.丙.醇尚缺乏相關檢測方法標準,這給造紙企業及上游化學品生產企業管控造紙化學品中的氯.丙.醇帶來困難。為彌補標準領域的這一不足,IQTC于2023年6月向食品工業協會提出了團體標準立項申請,并于2023年7月獲得正式立項,總共有12家單位共同參與了為期一年的起草。
參編單位包括:濟寧南天農科化工有限公司、四川洋淼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傳化華洋化工有限公司、杭州杭化哈利瑪化工有限公司、廣東良仕工業材料有限公司、珠海紅塔仁恒包裝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奧賽新材料有限公司、愛森(中.國)絮凝劑有限公司、索理思(上海)化工有限公司、廣州海關技術中心、保世高(廣州)貿易有限公司、食品工業協會食品接觸材料。
標準主要內容
標準適用于檢測造紙化學品中游離態氯.丙.醇的含量,涵蓋濕強劑、粘缸劑、防油劑等多種化學品。通過直接稀釋-氣相色譜-質譜法和衍生化反應-氣相色譜-質譜法兩種方法,分別適用于不同含量級別的化學品,為造紙企業和上游化學品生產企業提供了科學的檢測和管控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造紙化學品中游離態氯.丙.醇含量的檢測,包括但不限于濕強劑、粘缸劑、防油劑、消泡劑、涂布抗水劑、表面施膠劑、模塑防水劑、改性淀粉、改性松香、改性纖維素、改性樹脂等。
標準采用兩種方法對氯.丙.醇進行檢測:
【方法一】直接稀釋-氣相色譜-質譜法
無需使用昂貴的同位素試劑進行衍生化反應,測試成本低廉、操作簡便,適用于氯.丙.醇含量在ppm數量級的造紙化學品。
▲參考色譜圖【方法一】
【方法二】衍生化反應-氣相色譜-質譜法
通過衍生化反應提高檢測靈敏度,檢出限可低至0.01 mg/kg。
▲參考色譜圖【方法二】
意義和影響
本標準的制定為造紙化學品生產企業做好產品中氯.丙.醇的管控、以及造紙企業做好原材料中氯.丙.醇的管控提供了科學的檢測方法。這也將為下游紙制品企業生產的食品接觸用紙和紙制品做好氯.丙.醇的合規提供重要的解決思路。
IQTC期待與各方開展更多高水平合作,為行業和相關部門提供更多高水平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
以上內容轉自“食品接觸材料科學”公眾號,原標題《造紙化學品中氯.丙.醇的測試方法團標發布》,此公眾由我們總部FCM實驗室運營。
我們總部FCM實驗室可以做團體標準 T/CNFIA 206-2024氯.丙.醇含量的測試,有需求的企業,可以與我們聯系。
聯系人:鄒工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