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稅改以后,企業依然倍感稅收壓力重
服務項目 |
工商服務,稅務服務 |
面向地區 |
|
財務設備 |
有 |
自2018年以來,稅收的改革工作就一直在進行,個稅改革給企業員工帶來的福音,小微企業的季度開票30萬的政策更是給小微企業更多的生存空間,稅率調整一定程度上也為企業減輕了壓力,可為何企業的稅收壓力依然如此重呢。
寬進嚴出是我國政策的表現,社保在2019將會歸屬稅務局統管,也就是每一個員工在申報工資的時候就購買社保,雖然很多企業都是選擇按照當地低標準購買,企業依然備感壓力,社保改革讓企業在工資薪金上進退兩難;其次是企業利潤虛高。
我們從市場上的幾個行業來做分析,我們來了解一下需要大量高科技技術人才的這一類企業他們的稅收壓力主要表現,需要大量高新技術人才企業的公司類型很多,如軟件開發、工程設計、科研研究等公司,這些行業的員工工資高,這一類人才即使個稅改革,無論是他們個人亦或是企業,個稅壓力以及社保壓力都令人頭疼;其次我們再來看看建筑工程行業,建筑工程行業是有兩方面的壓力,一是勞務,二是建筑材料方面的進項獲取難,這是行業上的普遍現象,卻也成為了建筑工程企業的稅收難題。
這里小編,結合這個情況以及我所接觸的的稅收案列來看,給出一些建議,由于我國目前始終還處于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情況,部分地區是有關于稅收上的優惠政策,目前主要是有關個人資的核定征收以及稅收獎勵政策,如果企業的高收入人群與企業的關系不是雇傭關系而是合作關系,即高收入人群他們自己創業設立一個個人工作室,企業向他們支付服務費而不是工資,這樣企業不用為他們繳納社保,他們自己按照低標準給自己繳納繳納社保,個人資企業繳納了增值稅個稅附加稅以后即可自由支配。
其次是,建筑工程公司可在園區設立新公司或分公司的形式,入駐園區的公司可享受園區增值稅和所得稅地方留存部分50%---90%的獎勵,具體比例依照入駐園區企業稅額為標準。(備注:增值稅地方留存為50%,所得稅地方留存40%)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