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快樂的好設計_唐諾曼
唐·諾曼過著雙重生活:理論的和實踐的。作為美國的認知心理學家,他在美國西北大學計算機系、心理學系和認知科學系任教,并擔任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編輯顧問和伊利諾伊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理事,他研究、講授和撰寫著科技與人類的關系。在實踐生活中,他又是尼爾森·諾曼設計咨詢公司的創始人,并在包括蘋果、HP在內的眾多公司的研發部門任職,幫助它們開發既感人又符合理性的產品。
關于唐-諾曼的其他擴展閱讀
人們的慣性認知行為導致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視覺盲區,但對于網頁設計而言,也并非無法將其規避
Benway和Lane研究小組研究的“廣告盲區”課題結果表明:實際上,人們更容易忽視那些大幅的、閃動的、五顏六色的在頁面的廣告。這頗具諷刺意味,公司制作巨幅廣告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然而,它們卻失敗了。
顯然,沒有人曾經驗證過這個邏輯,公司們只是先驗地認為,大而鮮艷的東西,會更引人注意。廣告盲區的研究證明,預測人們的行為時,實地觀察的重要性遠大于邏輯本身。人們只是按自己的慣性、而不是我們的邏輯分析和主觀愿望來作出反應,通常情況下,人們只服從于自我的利益、需求、情緒等內在因素。因此將心比心,把他們當成我們自己——我們真的會注意那些大而眩目的事物嗎?
研究結果顯示,如果一個東西太大,太明顯,反而容易被漏過(這被每一個了解夏洛克·福爾摩斯、更確切地說是了解柯南·道爾的人所熟知)。假定一個設計者想確保人們瀏覽網頁時能找到“重要信息”,需要把與“重要信息”的鏈接做成大號、粗體、五顏六色的模樣,沒有人會錯過它。但是你看,只有很少的人會去注意這些粗體的顯眼的包含他們所尋找的信息的鏈接。
為什么那些大而顯眼的東西絲毫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其實,我猜測,包含重要信息的標志其實是被看到的,但人們迅速滾動鼠標繞過它們去看那些纖細的、單色的、不顯眼的地方。事實上,是否忽視重要信息與大小、鮮艷程度并無多少關聯,而是取決于人們的心理期盼和行為方式。
人們是受自然規律支配的,否則,認知學就無法成立。我相信,人們的行為總是有因可循的。
那么,為什么會產生廣告盲區?下面是我的理論。注意,它還只是理論,旁征博引,卻仍然未經驗證。如果關于廣告盲區的研究能告訴我們一些什么的話,那就是不要接受尚未經過觀察被驗證的理論。不過,這個理論看起來還是比較中肯——
我先去一個網頁尋找一個“重要信息”的鏈接。步工作是縮小范圍,找到我的關注面,進而找到我的關注點。想要找到一個鏈接的時候,我在有可能出現鏈接的地方尋找。現在的網頁總是以合理的分類建立,所以網絡的鏈接列表看起來比較標準化。當我迅速瀏覽那些似乎有希望找到鏈接列表的地方,發現鏈接經常與它周圍的其他內容犬牙交錯,同時,那些我認為不可能有鏈接列表的地方都被忽視了。這說明,人們依據潛意識或對當下環境的判斷來指導自己的搜索。當我尋找我的眼鏡時,我并不是向天花板上尋找,而是到地板上、或者櫥柜上尋找。同樣的道理,尋找鏈接的時候,我不是向那些大幅的向我招徠的標語去尋找,那并不符合網頁鏈接所應該在的位置。
人們的注意力模式在重要信息定位方面是極為出色的,可以用很少的信息來確定它們的佳焦點。正常情況下,這套行為系統都會良好運轉,但是一旦有什么意外信號出現,人們往往容易忽略這些與既定模式不相匹配的信息。那些對已建立的系統不予理會的設計者,會因此冒很大風險。
想一想吧,你讀報紙的時候會讀標題嗎?作者花了很多的時間來擬定標題,尋找合適的措辭,但據我猜測,大部人的讀者都會跳過它們,甚至根本沒注意到它們的存在,就像我們在沉迷于一本小說時并不會去注意它的頁碼一樣。我們的注意力直接就去尋找那些可能使我們感興趣的內容——按照已確立的思維慣性。
那么如果你想讓你的東西顯眼,位置,你應該怎么做呢?研究發現,人們閱讀網頁的習慣與閱讀印刷物的習慣非常不同:在網頁上,人們總是從頭開始,但往往只讀一點點就不再讀下去了。因此網頁設計者應該按照“倒金字塔”的結構來寫作,即把關鍵的點和結論先寫,然后再寫次要的,背景資料則放在后。
類似結構也應該適用于鏈接的列表,將重要的置于,不重要的在后。
總的來說,“廣告盲區”的發現是非常重要的。它再次肯定了連貫性、一致性的規律,以及服從已有慣例的重要性。因此,網頁設計者們,運用你們的創造力開和精神來面對危機吧。你們應該更好地服從一個清晰的、連貫的概念模式,與之保持一致。這方面,運用法則來實現顯著效果:就是說把重要的內容放在位——上面。
廣告盲區的研究應該讓所有人意識到不斷觀察和檢測那些哪怕是順理成章的概念——包括我在文章里應用的那些理念——是多么重要。事實上,對于人們的行為表現知道越多,我們的設計才能給人們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
本文由廣州南躍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查看全部介紹